惦記著今天去鎮上趕集,天蒙蒙亮的時候,小寶就醒了,“娘,快起來,去晚了集就散啦。”
沈君月被小寶推醒,迷糊睜開眼,昏昏沉沉地坐起身。
這頭小寶已經開始利索地穿衣服穿鞋了,小腳丫套進露腳趾的草鞋裏,吧嗒吧嗒跑了出去,第一時間去看在堂屋裏打地鋪的成叔叔。
結果這一看,不由得大驚失色:“娘,成叔叔不見了!”
屋裏正在梳頭的沈君月動作一頓,成雙玉不見了?什麼時候不見的?她怎麼一點動靜都沒聽到?說起來,昨晚她睡得也太死了,實在有點不正常。
沈君月放下梳子走出去,發現地鋪上有一塊小兒巴掌大的玄鐵令牌,令牌下壓著一張信紙,以及銀票。
她第一時間將信紙展開。
小寶踮起腳來看,“娘,上麵寫的啥?”
沈君月索性在地鋪上坐下,將他圈在臂彎裏,一邊看一邊念給他聽:“沈娘子,相救之恩,不勝感激,令牌和銀票,權當謝禮,他日相見,可持令牌讓我應你一個要求。不告而別,還請見諒。成某留。”
“娘?”小寶聽不太懂,用求知的眼神望著她。
沈君月給他逐字逐句解釋了一遍,算是將成雙玉的這封短信當做了小寶的啟蒙教材。
畢竟這封信還是這個家裏頭一次出現的帶字的紙。
小寶著實聰明,她教一遍他就能一字不差地複述下來了,沈君月不禁有種“我家寶貝兒是天才”的自豪和驕傲。
這讓她愈加下定決心,得早點給小寶啟蒙才行,小寶這麼好的天賦,可不能浪費了。
她在這裏為小寶的天賦高興,小寶卻在為“成叔叔”的不告而別而傷心失落,他還以為成叔叔會在家裏住上好長一段時間呢,這樣他就可以問成叔叔外麵的事情,還可以請他教自己練武。
他要學武保護娘親!
誰知道,他才待了一天就離開了。
長到五歲,成雙玉是第一個猶如父親一樣出現在小寶生命裏的男人,他舍不得他。
見小寶沉默下來,沈君月多少猜到了點他的心思,有些心疼又有些好笑,攬著他安慰道:“沒事,走了一個還有下一個,小寶如果想要爹爹的話,等娘親將臉上的傷疤治好了,就給你找個爹,娘親和他一塊兒疼愛咱們無敵可愛聰明的小寶。”
她這番不著調的話一出,小寶原本傷心失落的心情,一下子就被“治愈”了。
“好啦,來看看成叔叔給咱們留了多少錢。”沈君月將令牌和銀票拿過來。
銀票是一百兩,沈君月對這個時代的物價沒什麼概念,不過一百兩應該是一筆不小的錢。
至於玄鐵令牌——
以後還不知道能不能見到成雙玉,暫且存著吧。
他救了他們母子兩條命,她救了他一次,即便抵消了,她也還欠著他一條命,他倒好,還反過來報答她。
難道在他眼裏,他們母子倆的命不值一提,而他的命價值千金,所以她不用報答他,他則得重重酬謝她?
她謝謝他哦。
不過送上門來的錢不花白不花,就當是提前從他那裏預支的醫藥費了,等下次見了他,她大概就可以啟動空間裏的治療艙,給他把腿治好。
那時候,他們才是真正的兩清。
“承爺爺!”
沈君月背著一隻半人高的竹簍,牽著小寶來到村口,小寶一見著等候在這裏的趙承,就上前叫了聲。
坐在驢車駕駛位上的趙承轉過頭,笑眯眯地應道:“小寶和傻妞來啦,你們吃了沒?爺爺帶了米糕,來,拿著。”說著遞過來一隻藍布帕子,打開,裏頭是兩塊雪白鬆軟的米糕,透著米的香氣。
小寶搖搖頭:“承爺爺,我和娘親已經吃過啦。”吃的營養珠,今天他吃的是橘子味兒的,可甜了。
趙承卻隻當小寶是在客氣,不好意思接他手裏的米糕,直接塞進他手裏,“吃吧,這是爺爺特地給你帶的。”
小寶看向沈君月,沈君月一副憨傻的語氣:“吃糕糕。”
小寶便知道,娘親這是讓他收下。
村子距離鎮上足有好幾十裏,要是走路的話估計走到鎮上集市都已經散了,所以小寶昨晚提前跟趙承打了招呼,說要坐他老人家的驢車去一趟鎮上,趙承一口答應下來。
母子倆坐上驢車,趙承在驢屁-股上輕抽了一下,“走咯!”
驢車嘚嘚地上了路,速度和沈君月以往乘坐的任何一種交通工具比起來都顯得太慢,而且還很顛簸,坐在上麵一晃一晃的,然而懷裏摟著小寶,清晨的涼風迎麵吹來,空氣裏彌漫著草木清香,這一切都讓沈君月感到愜意無比。
路上趙承跟小寶搭話:“小寶,你這趟帶著你娘去鎮上,是要幹啥啊?”
小寶年紀雖小,但是個男娃,而且懂事又機靈,所以村裏人都將他看做是頂門戶的小男子漢,畢竟他娘是個傻的。
娘親說了,在外麵不能跟別人透露她已經好了這事兒,所以小寶很自然地接過話頭:“去鎮上賣熊皮!”
聲音響亮,語氣頗為驕傲。
趙承吃了一驚,懷疑自己聽錯了:“熊皮?”
這母子倆一個傻一個小,哪裏弄來的熊皮?
小寶隱去開頭和結尾,道出部分事實:“嗯!上次我在山裏遇到一頭死了的熊,肉都被吃了,不過熊皮是好的,我就把它拖回家啦。聽人說熊皮很值錢,我想拿去鎮上賣掉。”
趙承:“熊皮的確能賣上錢,我正好認識個收皮貨的老夥計,等到了鎮上,我帶你過去,幫你說說價,免得人家看你年紀小宰你。”
“承爺爺太謝謝你了!等賣了錢我請你吃茶。”小寶拍著小胸脯道。
“哈哈那我可就等著了。”趙承朗聲而笑。
車上,沈君月與小寶對視一眼,朝著他豎了個大拇指,小寶咧嘴一笑。
驢車晃晃悠悠了兩個多小時,終於到了鎮上,沈君月看見路邊立著一塊石碑,上書三個渾圓方正的大字——南豐鎮。
鎮外有一株粗壯的大柳樹,嫩綠的枝條密密匝匝地垂下來,在河中倒映出一片綠影。
一座石橋連接著河流兩岸,柳樹下,石橋上,布滿了各種小攤子,擺攤的大都是附近鄉鎮裏的人,賣的也是自家出產的農產品,蔬菜、鮮魚、土布、草鞋、竹筐、陶碗、瓷娃娃、冰糖葫蘆......沈君月和小寶看什麼都新鮮,像兩個初次進城的土包子。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沈君月第一次逛古代的城鎮,小寶則是頭一次來鎮上。
驢車艱難地過了橋,停在一家皮毛鋪子前。
趙承將驢車停在門口的空地上,帶著沈君月和小寶進了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