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舊物的?”唐青山搖了搖頭。
“沒事,明日再好好想法子。”唐可可有了思路,頓時有了主意,“相信我,明日就能解決好的。”
眾人看到唐可可滿臉自信的表情,懸著的一顆心頓時落了下來。
“可可,為什麼不讓我跟著你一起去?”唐巧巧不解地問道。
“因為大姐已經到了風華年貌,加上大姐長的好,可可可不想被登徒子盯上大姐。”唐可可滿臉正色道。
唐巧巧雖然隻有十二歲,但一張瓜子臉上,一雙盈盈如水的雙眸就好像會說話一般,雖然氣色不好,但仍然能夠看出她秀麗的容顏。
唐可可可不想唐巧巧拋頭露麵,最後惹上麻煩。
“可可你說的什麼話。再說了,你隻比我小兩歲,你能去我為什麼不能去?你是不是嫌棄大姐,隻會給你添亂。”唐巧巧滿臉傷心道。
“大姐,可可絕對不是這個意思。”唐可可連忙舉起雙手道。
“不是的話最好,明日開始我跟著你一起去狀元山賣吃食。”唐巧巧歎氣道,“我是大姐,應該有我來照顧你,而不是你照顧我。”
“小妹,讓你大姐去吧!”唐青山也在一邊道,“放心,出入狀元山的都是身世顯赫公子哥或者有學問的學子,他們不敢辱沒李狀元的。”
“好吧!”聽到唐青山這樣說,唐可可隻能點頭答應。
第二日天沒亮,四兄妹已經走在前往三陽鎮的路上。
唐青山挑著兩桶滿滿的豬血豆腐,唐巧巧和唐可可合力拎著一大桶的魚,唐青河蹦蹦跳跳地跟在大哥大姐身後,小臉上都是開心的笑容。
剛剛趕到集市,唐可可遠遠地就看到昨日買走了野雞還有幾條魚的酒樓采辦迎麵走來:“小哥,你們總算來了。今日可還有野味?”
采辦是個身材消瘦的中年漢子,笑容滿麵地走上前開口問道。
“野雞沒有了,魚有很多。”唐青山在集市做了幾天的買賣,已經沒有之前那麼拘謹了。
“魚我都要了,還有這就是這幾日鎮上津津樂道的豬血豆腐吧!我們掌櫃的聽說了後,今日就叫我專門等著你們了。行了,你們趕緊跟我走吧!”采辦大手一揮,主動從唐巧巧的手裏接過了木桶,大步地往前帶路。
唐青山和唐巧巧被眼前的情況弄的有點懵。
“大哥,大姐,我們趕緊跟上那位大叔。”唐可可在一邊提醒了一句後,連忙小跑地跟上那位采辦。
唐青山和唐巧巧這才反應過來,快速地跟了上去。
“大叔,我們這麼多豬血豆腐,你們掌櫃的真的全部都要嗎?”唐可可一邊趕路,一邊開口問道。
“會不會要,也要看我們掌櫃的。小姑娘放心,不會耽擱你們太多時間,影響你們買賣的。如果你們的豬血豆腐確實能做菜,好吃能吸引顧客的話,往後你們也不用那麼辛苦,每日挑到集市上去賣了。”采辦壓低聲音,在一邊提醒道。
唐可可雙眼頓時一亮,臉上露出了一抹感激的笑容:“大叔,謝謝你的提醒。”
在現代,唐可可生在大都市,生活無憂,從來沒有為生活奔波過。
大學畢業後,由於專業技術過關,被很多公司爭先錄用。
但專業技術再吃香,穿越到這裏,卻一點用處都沒有。
所以,唐可可隻能腳踏實地,起早摸黑,隻為了不餓肚子。
但她忘了,前世很多營銷模式,雖然她沒有參與過,但也聽過啊!
在現代,酒樓可是有自己的供貨渠道。
如果豬血豆腐能夠供應給飯館酒樓,那麼往後大哥隻負責送貨上門,就不用那麼辛苦守在集市上賣了。
想到這裏,唐可可頓時滿臉的興奮。
所以,現在最主要的是,要想幾個能吸引顧客,美味又好吃的菜譜。
唐可可一邊加快腳步跟著采辦,一邊快速地動起了腦筋。
等走到一家規模宏偉,裝修氣派的酒樓時,唐可可眉頭不由地皺起,開始四處打量。
這樣有規模高檔的酒樓,在小鎮上並不多見。
可是,唐可可不明白,她的豬血豆腐是屬於大眾化的家常菜,說白了就是很便宜的食材,平民百姓吃吃就好,這春風樓的掌櫃怎麼會想把這樣普通的食材放到餐桌上的?
走進大堂裏,采辦示意兄妹四個人稍等,隨後他很快地就往樓上走去。
唐青山和唐巧巧滿臉緊張地吞咽了下口水,雙眼不安地四處打量著。
“大哥,大姐,你們不用擔心。”唐可可看到兩個人這麼緊張,頓時微笑地開口安撫道,“等會我們先聽聽掌櫃怎麼說。”
“好。”唐巧巧聞言點了點頭。
唐青山緊緊抿著唇,無聲地看著唐可可。
不一會兒,一陣腳步聲從樓梯上傳下來,隨後一個身穿青色長衫,滿臉儒雅的年約四十來歲的男子快步走了下來。
“是唐家兄妹吧!裏麵快請。”青色長衫男子臉上露出了一個溫和的笑容,熱情道。
“這是我們的掌櫃,姓林。”
“林叔好!”唐青山連忙打招呼道。
“你們好!之前聽小吳說你們兄妹幾個在集市上賣豬血豆腐,就是這個嗎?”林掌櫃指著木桶裏的豬血豆腐問道。
“是。”唐青山應道。
吳采辦撈起一塊豬血豆腐讓林掌櫃仔細觀摩,林掌櫃隨後還叫來了一個胖胖的廚師,在一邊嘀嘀咕咕地不知道議論什麼。
此時此刻,唐可可心裏已經明了幾分。
現在外麵天色還沒有大亮,有誰家酒樓的掌櫃和廚師這麼早來上工的?
要麼他們是發現了商機,想搶先一步,要麼就是他們酒樓的生意被對麵三陽酒樓給擠壓,沒有路子可走了,才想出了這招險招。
但不管是哪一點,對於唐可可來說,都是好事。
一刻鐘後,吳采辦和廚師站在林掌櫃身後,麵無表情地看著四兄妹。
林掌櫃臉上的笑容不變,看著唐青山道:“你這豬血豆腐是怎麼賣的?”
“一文錢兩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