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聽到要幫助大家改造居住環境,村民們都紛紛讚成叫好,但改造工作,也並非一帆風順。
尤其是當改造工作遇到與自己利益有衝突時,也有少數村民很不樂意,表示了抗拒。
比如,當老戰士們要對村子的一些交通路徑進行重新規劃改造的時候,有些人家違規修建的一些小倉房便成為了應該被清理的對象。
而當扶貧隊上門想要勸說這些村民將這些違規的倉房清理掉時,便遇到了阻礙。
在這種時候,講政策、講道理是做群眾工作最有效的方法。在村民們思想和心理上都沒有完全接受,沒有完全想通之前,扶貧隊是絕不會強行推進的。
扶貧隊派出一向擅長做思想工作,心思細膩,善解人意的王誌毅前去與這些不理解改造工程的村民們溝通交流。
在王誌毅真誠的勸說,以及生動的解釋說明下, 靠講透道理、耐心說服,王誌毅與這些一時想不通的村民們建立起感情,打開了他們的心結,順利完成任務。
於是,鄉親們都熱情洋溢地在老戰士們的帶領下,對村子進行了大改造。
大改造工作花了半個月便做好了,“清潔衛生”工作也一樣,得到了村民們的理解和支持,很快,村子裏便煥然一新。
接下來,便是要對那些危房,破房進行具體的改造了。
馬躍本來隻打算在村子裏住上三五天,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但在看到這場熱火朝天的大改造工程時,禁不住邁不動腳步,繼續又在村子裏待了下去,當年,沒辦法和鄧長河一起繼續並肩戰鬥,現在,能和這群老戰友們一起並肩扶貧,也總算彌補了他此生的遺憾。
於是,一直在村子裏住了半個月,直到整個大改造工程漸進尾聲,而他不得不回到公司主持工作,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老馬啊,你回去之後好好想一想,你們公司有什麼業務是能夠放在這裏的。”鄧長河說道。
“我明白的,我回去就讓幾個經理開個會,讓他們好好研究一下有什麼能與東升村合作的項目,就算我們公司沒有,我也一定會找能夠為村子提供幫助的企業,讓他們過來考察投資。”馬躍說。
“聽你這麼說,我就放心地把你放回去了。”鄧長河笑道。
“怎麼,老隊長,你還真舍得把我放回去啊,我可是要傷心哭鼻子的哦。”馬躍也笑道,他們都同時想起了,剛進連隊那個十六歲的馬躍,當時還是個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小孩,而在鄧長河的培養下,沒幾年變成了一個敢於與敵人同歸於盡的戰鬥英雄了。
馬躍和老戰友們揮了揮手,坐上了前來接他回城的商務車,看著車窗外那連綿的群山,彎彎河流,落日的夕陽將這一切青山綠水都籠罩在了一起。
馬躍相信,有那麼好的河山,那麼善良勤勞的百姓們,沒有理由,會一直生活在貧困之中。
完成了對望月組村落進行整體改造之後,接著就到了對需要進行修繕的房屋的改造了。
在對村落進行改造的同時,鄧長河等人也一邊著手房屋修繕的準備工作。
而房屋修繕的計劃一定下來,老戰士們雷厲風行,說幹就幹,他們把部隊裏的優良作風給帶到了這個小山村裏。
從扶貧隊對各家房屋情況的統計,結合鄉親們對是否要對自己的房屋進行“裝修”的意願的結合,老戰士扶貧隊從這一百戶人家中選出了三十戶人家,作為第一批的整修名單。
經過大家商量,二十五個人,分成了四個小組,其中三個小組是行動組,也就是負責房屋修繕的“裝修隊”。
另外,還有一個小組,是後勤組,負責給行動組準備飲食,這後勤組是由三位女軍醫和方原組成的,餘下的二十一人,剛好分成每七人一組的“裝修隊”。
鄧長河是第一“裝修隊”的隊長,他的隊員有馬小明等人。
王誌毅是第二“裝修隊”的隊長,他的隊員有工程兵老李等人。
江偉峰是第三“裝修隊”的隊長,他的隊員有鐘大成等人。
後勤組的組長是馬霞,方原則充當了一個通訊員的角色。
用過早餐後,三個“裝修隊”便向各自的試工目標前進了,鄧長河帶著隊員們來到了村尾的楊根板家。
“哎呀,我都說過啦,我都這把年紀了,能過一天算一天,這房子啊,還是不用修啦。”七十二歲的楊根板說。
“楊大哥,你也知道你才七十二歲啊,還有好幾十年的日子要過呢!”鄧長河說,因為他和楊根板也就差著十來歲,便以兄長相稱。
“就是嘛,生活在鄉村,空氣好,水源好,又沒有什麼汙染,人人都跟長壽,所以楊大哥啊,你這房子看上去可承受不了十多年了咯。”馬躍也在一旁說。
“我,我不是怕太麻煩你們了嘛!如果我再年輕個十歲啊,我就自己幹了。”楊根板說,他向來是個不願意欠人情的人,他也不是沒想過把自己這破爛的屋子修好,可惜的是,現在一把年紀,想著把房子徹底修好又要花一筆錢,他便索性放棄了。
“沒有沒有,我們都是人民子弟兵,人民為我,我為人民,這都是我們應該為您做的!”鄧長河說。
眾人也一起勸道,看到大家都是一副真誠臉孔,楊根板也終於答應了,便暫時搬出了家,到隔壁家住下,等待房屋裝修好了之後再搬回來。
楊根板搬出去後,鄧長河便帶領著六名隊員,一起動手了。
楊根板家的房子和村子裏大部分人家的房子一樣,都是泥土與木質結合的結構,已經有大幾十年的曆史了。
由於當初為了節省成本,所以在砌牆的時候用了比較簡陋的材料,加上年久失修,此時屋子的牆體上出現了很多裂縫,有的裂縫幾乎可以塞進一個拳頭。
隊員們決定用混凝土先把這些裂縫給補好,便先把家具搬到了別的房間,幸好楊根板家裏的家具並不多,隻花了小半會兒的功夫便已經把各個房間清理好了。
隊員們用水泥和沙子攪和成了混凝土,這些水泥和沙子都是這些天讓大貨車從鎮上運到山路前,再由馬躍開來的那輛商務車,一袋一袋,慢慢地運到村子裏來的,幸好需要整修的屋子不算多,需要用到混凝土的地方也不多,因此花了一天時間,也就運完了。
為了給商務車加油,他們還特意讓大貨車也運來了幾桶汽油,以方便商務車隨時加油。
給漏風的牆體補上混凝土,這些活對鄧長河他們這群老戰士來說兼職就是家常便飯了,他們在部隊的時候,實戰也好,演戲也好,這些活兒都不知道幹過了多少遍,他們還曾經自我調侃道:“要是哪天從部隊裏退伍卻找不到工作,可以到工地上去當個泥水工,一定不會別那些有著幾十年功夫的老建築工差的。”
幫楊根板家的牆縫補上混泥土,隻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接下來,隊員們又拿出木材,對楊根板家裏的木製結構進行加固修補,做起這些木工活兒來,大家也是輕車熟路,不一會兒就弄好了。
接著,便是要給牆體刷白了,鄧長河他們用水調製好了膩子粉,便開始刷牆了,牆刷到一半的時候,楊根板回家來看了看,沒想到自己家中“裝修”工程的進展是如此的快,高興地說:“我今晚就可以回家住了啊。”
“楊大哥,我理解你馬上想要回家的心情,但是著房子剛刷好,多少還是有些氣味的,所以你還是在鄰居家多待一兩天,等著氣味散去了,再回來也不遲啊。”馬躍說,楊根板這才戀戀不舍地回到了鄰居家。
相比起楊根板家,同樣是獨居的老大爺陸再友家就簡單的多了,王誌毅等人來到陸大爺家中,首先便是勸說他把門給裝上。
“大爺,雖然您的心情我們都能理解,但這個門呢,還是裝上比較好,等我們把門給裝上了,你想開就開,想關就關,不是更好麼?”王誌毅勸說道。
“好吧好吧,既然你們覺得這樣好,我相信你們。”陸再友大爺不再堅持。
於是,王誌毅等人便用木材給陸大爺打了一個方方正正的門,還裝上了鎖。
“小王啊,我有個請求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幫個忙?”陸大爺開心地說,看著嶄新的手工打造的“門”,他是滿心歡喜。
“大爺您說。”王誌毅問道。
“那個,你能不能弄點油漆,藍色的,幫我這個門給上上色啊。”陸大爺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哦,大爺,看不出你還蠻有品味的嘛。”工程兵老李笑道。
“不是我有品味,”陸大爺笑著說:“是我那老婆子有品位,她啊,就喜歡藍色的東西,那天,她也是說要出去看看藍天,然後就不見人影了。”陸大爺悠悠地看著藍天,說道。
眾人給大爺那股子深情給感動了,便馬上答應了下來,但此時他們身邊並沒有藍色的油漆,王誌毅便說道:“大爺,過兩天我讓人到鎮上幫你去找藍色的油漆,到時候再幫你給刷在門上,等大嫂回來了,就能認出家門來。這些天呢,您可以先把門開著。”
“好,好。難得你們想得那麼周道。”說到這裏,陸大爺的眼眶裏已經滿是淚花。
這二十多戶人家的房屋修繕,花了扶貧隊整整一個月的時間,老戰士們每天都起早貪黑,做各種準備工作,在戶主方便的時候,才到家裏進行作業。
而王月婷、方原和馬小明這幾個年輕人,跟在老戰士們腳後跟,在老戰士們完成對房屋的基本修繕後,便緊跟著進來,對房屋進行裝飾。
不得不說,年輕人們的審美還是很在線的,他們並沒有隻顧自己的喜好,而是以老人家的喜好為出發點,終於為大家營造出一個更舒適,更美好的家居環境。
經過村子整天改造與老舊房屋的修整,扶貧隊們獲得了村民們發自內心的肯定,這麼一來,接下來的扶貧工作,便可以越來越容易推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