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看到剛才還躺在地上要死要活的孟郎中,這會不僅活蹦亂跳,還有力氣指人,便明白過來剛才的一切都是孟郎中在演戲。
大家憤怒的對著孟郎中指點起來,罵他不檢點,一把年紀在這訛人。
孟郎中丟了這麼大一個臉,再也呆不下去,罵罵咧咧道:“小娘皮,你給我等著,我不會放過你的,等我找到我女婿,我讓你們一家人吃牢飯。”
說罷,轉頭跑了。
杜月娘壓根沒聽他說什麼,轉身回了攤位上。
李蓮生立刻湊過來,很是好奇的問道:“大嫂,你是怎麼做到的,拍了他一下,他就起來了。”
杜月娘伸出手,掌心中躺著一枚銀光閃閃的長針。
這種針是女人用來納鞋底的,又粗又尖。
想到剛才就是這東西紮的孟郎中一蹦三尺高,李蓮生不禁為他感歎,招惹誰不好,招惹他大嫂。
李逸桃也看到了那枚長針,他不動聲色的把針拿走收好,捧著杜月娘的手仔細看了看,確定沒有傷到她後,才道:“以後這些東西可以讓我拿著。”
李蓮生別過頭,偷偷笑了起來。
杜月娘嗔了李逸桃一眼,臉頰生暈,心裏卻甜滋滋的。
就在二人你儂我儂的時候,有人上前道:“你這些東西我全要了,出個價吧。”
一聽到有大生意,杜月娘也顧不得害羞了,忙回頭招呼客人。
待看清來人,杜月娘才發現,這位客人竟是位番邦人。
他並不像中原男子那般束發戴冠,一頭長發編成數條辮子,在腦後紮了一個低低的馬尾。深邃的輪廓和白.皙的膚色讓他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你是來自西域嘛?”杜月娘有些好奇。
那男子點頭,回道:“是的,我來自美麗的龜茲。”
龜茲杜月娘是知道的,與樓蘭一樣同在絲綢之路上,是一個十分富裕的國家。
不過無論他來自哪裏,隻要願意買杜月娘的東西,那他就是杜月娘的好朋友。
杜月娘拿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向這位客人介紹她的作品,每介紹一件,這位客人就要細細詢問這件作品有什麼寓意,背後是否有什麼故事。
杜月娘調動出平生所學,給她的作品安排了一個個不凡的來曆,聽得這個龜茲貴客嘖嘖稱奇。
最後他說:”你們中原的文化真的很美,我想把這些東西帶回我的故鄉,講給我的國人聽。”
杜月娘兩眼發光的看著麵前的財神,附和道:“很榮幸能為兩國的文化交流略盡綿薄之力,為了表示誠意,這些東西我給你算友情價,五十兩!”
杜月娘說罷,就聽到李蓮生在背後“嘶”了一口氣。
那個龜茲人點點頭,十分大方的說道:“十分合理的價格,那麼就給我包起來吧。”
杜月娘麻利的把東西給他包好。
臨走前,那個龜茲人問道:“美麗的中原姑娘,我的名字叫尤多利,你叫什麼名字。”
杜月娘回道:“我叫杜月娘。”
尤多利默念了一遍,道:“很美的名字,如果下次再見,希望能看到杜姑娘更多的作品。”
杜月娘點點頭,目送著尤多利離開。
看人走遠了,杜月娘忙轉過身開始數錢。
今天大獲全勝,一共賺了五十一兩,在這裏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了。
李蓮生激動的臉都泛紅了,李逸桃看著杜月娘,神色晦暗不明,看不出喜怒,沒有說什麼。
有了錢,杜月娘便想著去給李蓮生看病,一行人到了醫館,坐堂的宋大夫看到她們,奇怪的“咦”了一聲。
“這藥不是孟郎中早上抓的嗎,怎麼會在你們身上?”
孟郎中走時沒把這些藥帶上,杜月娘想著這藥怎麼也值點錢,就把帶了過來,想問問藥房收不收。
宋大夫問了,杜月娘就把剛才的事一五一十的說了。
宋大夫捋著胡須,搖搖頭,歎道:“杜姑娘,你太衝動了,那孟郎中能橫行鄉裏這麼多年,自然是有些背景的。“
不等杜月娘問,又接著解釋道:”他的女兒孟婷是縣太爺的姨娘,今日他便是去找女兒的,你們啊,惹了大麻煩了。”
李蓮生聽罷一臉緊張,就連李逸桃的臉色也凝重起來。
杜月娘卻沒有把這事放在心上,道:“縣太爺又怎麼樣,我們本本分分做生意,縣太爺還能硬來抓人,總是要講王法的。”
宋大夫聽杜月娘這麼說,歎了口氣,沒再說什麼,隻是讓李蓮生坐下,給他號起脈。
好在李蓮生的身體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就是氣虛體虧,內有不足,如果趁現在好好調養,還是能恢複的。
李蓮生和李逸桃聽了很是高興,就連杜月娘也鬆了口氣,囑托宋大夫一定要用好的藥材。
出了藥房,三人又去了布莊,杜月娘買了一匹白棉布給大家做貼身衣物,又買了一匹藏青、一匹灰黑、幾尺桃紅、天青色的布給自己和三兄弟做衣服。
想起家裏的床鋪已經爛的不成樣子,又要了幾匹黃色的布料做被褥。
三人把鎮裏逛了一遍,凡是家裏需要的東西通通采買齊全,她們這次來了三個人,不愁拿不回去。
等東西買的差不多,準備回去時,李逸桃突然想起來,杜月娘嫁過來之後還沒有回過門,按理說是該回去一趟的。
杜月娘皺著眉頭,果斷的拒絕了李逸桃的提議。
她對杜家上下實在沒什麼感情,更不想回去。
可李逸桃卻格外堅持,女子出嫁不回娘家會被周圍的人議論,他不願意杜月娘被別人指指點點,大不了去一趟,吃碗茶水再回來。
杜月娘拗不過他,隻好答應,三人又轉去賣肉的地方,割了一刀肉,這才返程。
一路上,村裏人看到三人抱著許多東西,都說李家發了大財。
那些一起做活的女人聽到杜月娘買了許多東西回來,便知道她的貨賣出去了,一個個都有些坐不住。
好在,杜月娘沒讓她們久等,回去略收拾了一下,就讓李興宇挨家挨戶把人叫過去了。
大家聚在李家的院子裏,眼巴巴的看著杜月娘等著分錢。
沒一會就看見杜月娘端著一個簸籮過來了,簸籮上擺滿了銅錢。
大家看到錢,圍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