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閱讀吧
打開小說閱讀吧APP
閱讀更多精彩小說內容
目錄
設置
客戶端
大道之行大道之行
托馬西小火車

第13章:善惡有分定

玉鬆真人帶著林凡和姬福往回趕路,靠著疾行符,三人在天還沒黑的時候就趕到了君山腳下的鸞亭鎮。

此時已是鉛雲壓頭,北風漸緊,一場大雪眼看就要落下來了。

玉鬆真人見到洪福糧行的掌櫃,掌櫃先行禮道:“真人一路勞頓,今晚就先在這裏住下吧。在下這就叫人準備些酒菜。”

玉鬆真人顯然跟這洪掌櫃是舊相識,也不客氣,道:“如此甚好!有勞洪掌櫃了!”

洪掌櫃轉頭看見林凡,哈哈一笑:“這是你徒弟麼?是個有意思的小子呢!”

玉鬆真人看看林凡,道:“原本是個榆木疙瘩,最近剛剛開了竅。”又轉向洪掌櫃的道,“明日按例煮些粥,施與貧民吧。馬上就要下大雪,那些綢緞麻布也拿出來分給需要的人吧。”

洪掌櫃肅然起敬:“道長當真是仁心厚德!在下定然會把這些事辦理妥帖!”

林凡聽到這也是心中一震,沒想到大家眼中愛財的師傅,卻有這份愛民之心。先前是錯怪師傅了。

玉鬆擺擺手,還是一幅不以為然的樣子,道:“有綢緞麻布的事,就先不要告訴大家了,施粥時看哪些人需要,再分給大家吧。”

洪掌櫃的應道:“還是道長想的周到!”

施粥還比較容易,但這布匹,該給誰不給誰,實在不好定奪。如果貼出告示告訴大家有綢緞麻布,怕是眾人會一哄而上。事先隻說施粥,那前來領粥的人,自然不乏衣不蔽體的窮人,再根據實情分配,這是最好的辦法。

酒菜很快備好了,簡單的花生米、醃蘿卜、醬牛肉,都是下酒的好菜,在這個物資匱乏的地方,這些已經能稱得上美味佳肴。

雪剛好開始落下,天也剛剛黑透。洪掌櫃陪著玉鬆真人喝酒,林凡和姬福陪坐下首。

小菜熱粥,溫酒火爐,倒是有幾分難得的溫馨感,讓林凡因為修煉而緊繃的心神在不知不覺中放鬆。

洪掌櫃和玉鬆真人聊到了旱災,聊到了這場大雪,也聊到了一團亂麻般的天下大勢。

玉鬆真人道:“苻堅也是一代人傑,奈何生在這亂世!若真能一統江南,平息兵戈,倒也是百姓之福。怕隻怕,統一不成,反起內亂!秦國這些年表麵強大,但各部矛盾重重,都各懷鬼胎,一旦南征不成,怕馬上就是禍起蕭牆!國家這些年東征西討,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易子相食!百姓是國家之根本,百姓不安,何以國安!”

洪掌櫃的道:“百姓的確苦啊!講實話,像道長這樣真心度人的修行人不多了。”

玉鬆真人不以為然道:“你我二人,就不用說這些客套話了。糧米布匹這些東西,對修行人已無大用。要是修行的寶物,我也不會送人的!”

洪掌櫃:“哈哈!真人果然是爽直人!說到南征,你這徒弟倒是斷言過,秦國贏不了呢!”

玉鬆看看林凡,“哦?”了一聲。

林凡隻得應聲道:“晚輩隻是胡說一通,師傅和世伯不必當真。”

洪掌櫃道:“有時候胡說最易一語成讖啊。不過我覺得你這次不會說中!哈哈!”

玉鬆真人和林凡都笑了起來。姬福也忙著插嘴:“就是就是!他要說中了,以後我就管他叫大哥,死心塌地跟他混了!”

林凡出家修道在先,但年齡比姬福稍小一點,所以平時姬福也不愛叫他師兄。姬福覺得管一個比他小的孩子叫“大哥”,麵子上很難接受。

他現在還不知道,認這個“大哥”,他占了多大便宜。

洪掌櫃後來又提起一事,引起了林凡的注意,說前段時間附近山中來了頭巨熊,禍害了村民的不少牲畜莊稼,已經有好幾人命喪熊掌之下。但最近又沒見動靜了,可能是入了冬,找個樹洞睡覺去了。但身邊有這麼個巨獸,村民們總覺得提心吊膽。

玉鬆真人道:“不必擔心,上山敬香的山民也有提及此事。現在先讓它睡覺,等開春醒過來的時候,那時候餓得肚皮空憋,四肢無力,再去收了這熊怪!”

林凡這一夜沒有練功,他在靜靜回味這兩日的見聞,對師傅玉鬆真人的觀感大為轉變。也許師傅武功道法並不如何厲害,但隻憑這一顆濟世度人的心腸,就足以讓人感佩。外人總覺得師傅貪財,但並未見他大富大貴,獨自享用財物。

這一世林凡的記憶中,關於世俗凡人生活狀況的內容基本為零。這一次下山,他看到了在冬天單衣赤腳的乞丐,也看到了為一口飯而舍棄妻女、骨肉分離的人倫悲劇。在凡人眼中,修行人是“上仙”、“道爺”,但常虛老道士卻說“未見不死之人”,玉鬆師傅說“天意難測”。

大儒講過“善未易明,理未易察。”為人的善、理,尚且需要窮盡一生去明察。成仙的大道,天地的心意,又究竟是什麼模樣?......

道經說:“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明道德。”這倒是與大儒的話有幾分異曲同工。正如師傅玉鬆,常人看來,他是貪財勢利。

可反過來看,那些責怪師傅的人,有很多正是受了他恩惠之人!難道這些人認為,就應該白白享受別人的恩惠,而絲毫沒有付出?

若有此心,其心當誅。

常人執著於無私的道德,要求別人無私地付出,自己往往又做不到。這就是下德執德。天地不仁,大道無情,讓萬物生,讓萬物滅。好人也有不長命,禍害往往遺千年。這就是上德不德。

既如此,行善與作惡還有何分別?

諸法因緣起,善惡有分定。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

凡人隻看一世,如那燈芯蟲隻看一夏,所以認為行善作惡沒有分別,千不怕萬不怕,為所欲為。聖人看生死輪回,反而敬天畏道,謹小慎微。

林凡腦中的思緒紛紛雜雜,如輕煙飄忽,想到“善惡有分定”的時候,突然覺得一下子空明起來。雖是閉眼躺在床上,林凡也覺得有一團光明照耀,用心去尋找這團光明的時候,發現是在上丹田中。

林凡不明白這光是什麼,但感覺很舒服,心靈通透,連帶著身體好像也輕若無物。

這團光是先天靈光。人們所謂“靈光一閃”,即是指的先天靈光偶然乍現,令人獲得明悟。而點燃靈光者,相當於時時有靈光相助!

先天靈光,人人皆有,但能點燃靈光者百萬不足一。

因為需要非凡的大智慧,非凡的大際遇,還要在盡可能小的年齡。

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成見日深、熏染日濃、機心日重,靈光再難點燃。

從修行界的經驗看,點燃靈光的大修行人,都是在12歲以下的時候。要在很小的年齡,就擁有大智慧、大際遇,難!

林凡兩世為人,對現在這個嶄新世界並沒有絲毫成見。

他是這個世界的新生兒,卻帶著兩世的智慧,才能有此際遇。

© 小說閱讀吧, 版權所有

天津每日趣閱網絡技術有限公司